这些史前巨石每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到该省。
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在考虑将石臼平原列为世界遗产名录,因为它是为研究东南亚大陆的史前末期最重要的地点之一。与石臼相关的丧葬活动包括火葬和二次埋葬,这表明当时在仪式,象征主义和形而上学方面的当地传统已经高度发展。这些一直持续到吴哥时代的各个王国,甚至延续到印度教和佛教哲学进入东南亚之后。
历史
在石臼平原上发现的史前材料仍有待研究,但显然这些材料跨越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有些可最早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然而,大部分考古材料以及石臼本身出现的时间要晚得多,可追溯到公元前500年至公元500至800年的铁器时代。与石臼平原考古最接近的考古发现似乎是越南东山、柬埔寨三隆盛和泰国东北部呵叻高原的青铜和铁器时代材料。与当今的岘港市,以及印度东北部存在巨石坛的印度东北北部卡查尔山丘的遗址也有相似之处。所有这些相似的发掘点都可以追溯到大约同一时期。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由贸易商横穿的大片东南亚高地的拼图,其中以川圹高原为中心。
泰潘族是笃信佛教的泰-老民族,从今天的中国南部迁徙而来,到13世纪,他们已经在石臼平原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公国,受益于金属和林产品的陆路贸易而蓬勃发展。
在14世纪中叶,孟帕安(Muang Phouan )在法昂(Fan Ngum )的统治下并入了澜沧(Lane Xang)王国,尽管帕安(Phouan)保留了高度自治权。暹罗于1770年代将控制权扩大到湄公河以东的老挝领土后,孟帕安成为暹罗的附庸国,同时还与戴越(越南)保持了朝贡关系。
随后被成为“回族” (Haw)的中国掠夺者的入侵,掠夺了琅勃拉邦和川圹,1890年的佛朗哥暹罗条约(Franco-Siamese treaties)将川圹置于殖民统治之下,成为法属印度支那的一部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短暂时期。
在1960年代至1970年代初在老挝肆虐的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中,川圹由于其战略重要性而遭受了严重的空袭和激烈的地面战斗。这场冲突留下了致命遗产:未爆炸弹药(UXO),至今尚待清除。
石臼遗址
一号石臼遗址或通海欣(Thong Hai Hin )是最受欢迎的景点,位于丰沙湾西南8公里处,可以乘嘟嘟车或骑自行车轻松到达。该站点有334个石臼,其中包括最大的单体石臼,-据说是昆杰旺国王(King Khoun Cheuang)的胜利杯。在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期间,这里也具有战略重要性。在两个凸起区域和洞穴顶部可以发现战壕、伪装孔、防空掩体和坦克刮痕。几个弹坑和损坏或移位的石臼证明了该地区曾发生激烈战斗。
二号石臼遗址或海欣普萨拉托(Hai Hin Phu Salato)位于丰沙湾西南约20公里处。该地点包含92个石臼,分布在两个相邻的山丘上。您可以在山的东边更远些的地方参观一个座遭劫掠过的佛塔。
三号石臼遗址或海欣拉凯(Hai Hin Lat Khai)有8个石臼群,位于班川地(Ban Xieng Di)附近,在二号遗址以南约10公里处。最主要的石臼群有150个石臼,位于风景秀丽的山丘上,那里,您可以欣赏到周围平原和稻田的美景。
普坑(Phou Keng)石臼采石场位于丰沙湾镇西北15公里处。这里是记录到的最大采石场(约20公顷),是一号遗址的石臼的来源。普坑采石场可以追溯到不同的时期。但是,在1960年代,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期间,普坑作为战略军事基地为老挝人民重新获得了石臼平原作出了贡献了。该地区在战争期间遭到轰炸,该地点尚未完全清除未爆弹药,限制了进一步调查。